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更偏向大的、成熟的系统,无论是厂商还是医院信息科都是如此。他们对临床专科的专业化需求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而后者恰恰是医生最为迫切的需求,且可能演变成为一个大的系统。专业、细分、深入,一定会是今后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这就是李子然们所做工作给行业带来的启示。
85后“小鲜肉”李子然是北京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的一名医生。在两年前担任住院总医师期间,为了把安排患者住院这件事做得更高效,他开发了一个叫SysQ(患者全流程管理系统)的系统。该系统包含门诊记录、全科查房、工作绩效、患者随访等多种功能,已在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
1、为什么做?欲求未满
“答案很简单,我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李子然说,系统设计之初只是因为安排住院这么一个小小的需求。
李子然在两年前做住院总医师的时候,对于安排患者出入院这件事情深恶痛绝:“一堆打印的纸张,每张纸上都代表着一个急切等待入院治疗的患者,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患者的各种信息。我的工作就是从这堆纸中选出几张告诉患者:你们终于可以入院了。”其后,他还要把住院安排整理成PPT,并告知医生。等患者出院后,护士需要再把这些信息抄写一遍,作为科室收治患者的记录。“有很多重复的工作,非常低效和无序。”
2、SysQ系统功能强大
李子然所研发的SysQ系统目前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功能。
胃肠肿瘤科患者的住院登记卡上均有一个专属二维码,科室医生用手机或Pad通过SysQ系统扫描该二维码就可以获取患者的基本信息。
SysQ系统目前已经与医院HIS进行了连接,可以同步显示床位情况,方便医生进行床位调换和安排。该系统用不同颜色标识出患者的不同阶段,这样医生就可以迅速定位某一个患者,查看其诊疗情况。
3、User-Made应得到更多关注
李子然给像他这种由临床医生开发的信息系统起了一个名字,叫User-Made。他认为这种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专科的个性化强,这种个性化是医生关注的垂直领域之内的个性化,但这个领域内的需求是相似的,有推广的基础和价值。其次,专业的门槛高,只靠信息科工程师很难完成。第三,需求精细化,是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的细节需求,这种精细化保证了用户粘性。
李子然建议,医疗信息化4.0应该像工业4.0一样,从集中式开发、分散式推广模式向定制化开发和持续性服务转变,建立一个高度灵活、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模式。
“我向医院信息科的老师和开发厂商呼吁,希望能够真正关注医生内在的个性化需求,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李子然说。
尚医云云HIS系统为专业的云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功能齐全,性能稳定,欢迎使用。
使用尚医云微信医院让您更方便的预约挂号排队,大大缩减看病的时间,提高看病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