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会中讲得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医改。它涵盖着药改、医生多点执业等重大改革措施,两会代表们对此热议不断,老百姓也非常关心。医改已在不断推进中,而我们老百姓看病容易了吗?我们可以就此探讨一下:

1、大部分基层百姓的文化程度有限,对医疗机构的认知判断能力不强;
2、政府对市场监管力度不足,在医疗事业上欠账多;
3、医疗保险(包括社保和商业险等)的覆盖面不全;
4、区域性医疗事业发展不平均;
5、传统医疗机构的管理机制陈旧,效能低下等等;
对于以上种种问题,医改未必能立竿见影。如果民营医疗机构能打破固有思维,深度介入,将是其占领市场,快速增长的机遇。

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的数据:2016年1-11月期间,全国约有99.2万家医疗机构,其中,公立医院12747个,民营医院16004个,以及基层医疗机构93万个, 合共接诊人数超过71亿人次,其中,医院有29亿人次(包括公立医院25.4亿人次,民营医疗机构3.6亿人次),基层有39.3亿人次。在2015年同期,全国约有98.7万家医疗机构,共接诊69.3亿人次,其中医院有27.5亿人次(包括公立医院24.4亿人次,民营医疗机构3亿人次),基层就诊有39.6亿人次(基层医疗机构有92.3万个)。

从以上数据可见,2016年公立医院减少430个,民营医院增加1955个。尽管公立医院的数量减少了,百姓还是习惯首选公立医院去看病,所以百姓仍然觉得看病难。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国家会出台更多的措施,如分级诊疗,让大部分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和其他的医疗机构,方便百姓就诊,然后通过双向转诊进行疏导。 因此,民营医疗机构应抓住这个可快速增长的机会,发挥优势占领市场。它们可以通过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云医疗信息系统(云HIS),运用新时代营销工具,实现成本低但又高效精准的管理操作,在增强自身的品牌的同时,又增加患者的黏性。老百姓看病容易了,还怕生意不上门么?

目前很多民营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仍按照旧有的信息化模式去构建自己的医疗信息管理平台,既无法满足医疗机构的全部需求,投资又巨大,建设周期还长,后期维护昂贵设备贵,更不要说实现互联互通。公立医院有政府的各种支持尚且觉得压力不轻,民营医疗机构就更加不好过,而这些建设成本都会转嫁到来就诊的患者身上。本来民营医疗机构拥有的资源就十分有限,更应该把其用到刀刃上。随着现在科技一日千里,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市场上已有民营医疗机构可以轻松负担得起高性价比的信息运营服务。运营成本降低了,民营医疗机构才更具竞争力,可以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实现轻松看病的新模式,看病才不再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