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两会上,腾讯CEO马化腾和百度CEO李彦宏的议案提案中,有何共同交集?
现如今,阿里、百度、腾讯等几大BAT巨头,正在拼命挖掘抢占的“最后一座金矿”是什么?
2014年,谷歌风投超过三分之一的投资,都投向了什么领域?苹果目前正在全力开发研究的APP,是向哪个方向进军?
……
以上所有问题的答案,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互联网+医疗”。
当“互联网+”全面席卷中国社会经济的每一个角落,“互联网+医疗”被普遍认为是互联网经济的最后一座金矿。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正在勃兴中的移动医疗业来说,未来的发展还有很多政策壁垒有待突破。
BAT竞相布局“互联网+医疗”
“相比其他行业,我国的医药行业的互联网发展整体滞后,但发展速度是很迅速的。”中国医药(600056,股吧)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曾预测,医药电商的政策红利正在快速到来,行业将在未来两三年内进入“爆发”状态。云HIS系统出现,使得传统医疗信息共享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今年3月30日,国家卫生卫生计生委公布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定下了5年内医疗资源配置的原则,其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等发展”。有分析认为,此举意味着,移动医疗是将来卫生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并列入国家发展计划。
事实上,自2014年开始,移动医疗业的增速已经显现出来。今年年初,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发布的《2014中国医药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移动医疗APP已达2000多款。据不完全统计,仅糖尿病管理的APP就超过100家。
如今,“百度医生”与天津医指通社区同步挂号服务平台签约,共建中国最大规模的智慧医疗平台;阿里建立“阿里健康”,推出了支付宝“未来医院”计划,正式上线阿里云医院;腾讯利用通讯社交领域的优势,上线微信智慧医院,并自2014年起,先后投资了邻家医生、缤刻普锐、丁香园、挂号网等……可以说,在快速发展的移动医疗领域中,BAT布下的大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有望重构各种医疗关系
移动互联介入医疗行业,目前主要有两个切入点:一是介入“诊疗领域”,即介入诊断和治疗领域,直接成为诊疗行为的主体,这是医疗的核心业务;二是介入“流程领域”,即介入医疗服务过程的流程改善以提高效率,属于周边服务。比如网上挂号、电子缴费、手机查询、自助打印检验报告等。及云HIS的引入,使得医疗与互联网紧密联合在一起,就医更方便节约资源。
今年6月,手机淘宝宣布首度上架“医院挂号”功能,而为淘宝提供这一服务支持的,是华康移动医疗旗下的“就医宝”APP。这家总部位于深圳的移动医疗公司,已在这个领域低调布局3年。今年4月,华康移动医疗宣布完成人民币2亿元的B轮融资。这也成为2015年以来,国内移动医疗健康领域最大的单笔融资。
在7月15日举行的“智慧医疗与医疗资源优化配置论坛“上,华康移动医疗首席运营官戴廉表示:“互联网会改变我们整个医疗的各种连接方式,包括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医生和医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医生和医院之间的关系,甚至医生和我们检查设备之间的关系——在新的技术条件下,这些过往的关系都已经开始被重构了。”
如何理解这种“被重构”呢?
以挂号为例,全球医生组织中国办事处总代表时占祥给出这样一个比喻:每天像协和、301这样的大医院,门诊会有多少人挂号?1万人!而门诊挂号的错误率有多少?10%!这意味着,每天至少有1000人,整个上午都在医院大厅里“瞎转悠”。他认为,如果引入了“智慧医疗”,这种情况就不会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