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风采 > 推进“互联网+”医疗的武器三:将医疗数据转化成生产力

推进“互联网+”医疗的武器三:将医疗数据转化成生产力

   “互联网+”医疗,可以共享、开放哪些数据?

  人工智能系统Watson在“阅读”全部7万份相关数据资料基础上,短时间内发现了8个新的标靶药物。而靠人工研究,全世界所有肿瘤研究人员每年可能仅能发现一个新的潜在标靶药物。

  医疗数据爆发式增长,并呈现复杂多元特征。传统意义上,医疗数据包括病人基本数据、入出转院数据、电子病历、诊疗数据、护理数据、医学影像数据、医学管理、经济数据等产生于医院的临床数据。随着智能设备和电子病历普及引发医疗数据呈现几何倍数增长,医疗数据更包含了可穿戴设备收集的自我量化数据、网络数据、医学研究或疾病监测的数据等所有与医疗健康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与个人生命息息相关,不仅重要、敏感,而且更具复杂性和多样性。据统计,到2020年,全球医疗数据将急剧增长到35ZB,相当于2009年数据量的44倍增长。基于如此庞大的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对临床操作、付款/定价、药物研发、公众健康等都有着巨大的作用。麦肯锡在其研究中指出,排除体制障碍,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美国的医疗服务业一年创造3000亿美元的附加价值。

  我国医疗数据共享、开放面临“三座大山”。一是数字化程度不高导致“原材料”缺乏。我国医疗行业每年的IT投入规模仅占卫生机构支出的0.8%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3%-5%的水平。电子病历、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体检中心管理系统等临床信息系统的实施比例均不足50%2。二是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无法流动。由于数据采集交换标准、接口不统一,医院内部及医院之间多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医疗数据的离散分布削弱了医疗系统的数据整合和挖掘能力。三是隐私壁垒导致数据无法大规模使用。医疗记录、疾病档案往往涉及个人隐私,但如何对数据进行脱敏和规范管理,以保证在不泄露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实现医疗数据的深度应用,还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

  我国或许可以这样开放共享医疗数据?一是医疗服务消费者端数据的标准化与开放共享。这涉及患者满意度调查、药物不良反应、可穿戴设备采集的健康数据等。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向社会开放的第一批数据就是2004-2013年FDA收到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数据。对医生进行评价和的医疗领域的“大众点评”网站在美国已有40-50家。二是基于医联体、医生集团等实现区域数据共享。医联体通过纵向医疗数据的打通共享,有利于抑制医院过度医疗、重复检查、重复用药。自2008年至2014年2月底,上海医联工程的实施为病人累计节约近8000万元的医疗费用。三是鼓励互联网公司与医疗机构合作共享数据。腾讯近期与贵州百灵达成“互联网+慢性病医疗服务”战略合作,双方将依托腾讯丰富的用户数据基础,构建慢性病用户大健康数据中心,贵州百灵则基于这些数据研发、生产、临床检测相关药物,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远程医疗咨询、管理与诊疗服务。


© 2025 版权所有: 广州尚医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2146号   粤ICP备14056182号    技术支持: 锐企科技